隨著冬季的到來,氣溫開始下降,雨量減少,空氣濕度相對降低。而干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,從而產(chǎn)生口干咽燥,干咳少痰、皮膚干燥,便秘等癥狀。在這個時候了解有效的冬季養(yǎng)生小常識是十分必要的,下面就介紹一下冬季的養(yǎng)生常識。
1、防寒措施。一般家庭居室,室溫宜保持在15QC-2OoC。在低溫環(huán)境中,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、帽、鞋、手套等。服裝、鞋、手套等應避免潮濕,保持干燥。手腳部位不可縛緊,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(huán)而引起凍瘡、凍傷等。
凡是有高血壓、心血管系統(tǒng)疾病、肝臟病、胃酸過多者、胃腸功能障礙、腎功能減退、體質(zhì)虛弱而常感冒者,都應避免在低溫環(huán)境下工作,50歲以上的人也不宜從事這方面工作。
2、強身健心。在冬季進行適當?shù)捏w育鍛煉,既可舒展筋骨,流通血脈,又能增熱保暖防寒。對中老年人來說,冬季鍛煉以室內(nèi)為主,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、打太極拳、做保 健操,也可跳舞娛樂。但遇到天氣不好,如大風、大寒、大霧時則應避免。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練。運動量不宜過大,宜量力而行。同時,還要保持樂觀、安定的情緒,不做無謂的精力消耗,做到養(yǎng)精蓄銳,這有益于防治疾病。
3、御寒飲食。冬天應選食熱量較高的御寒食品。肉類,以狗肉、羊肉、牛肉為主,富含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及脂肪,提供機體熱量較多。醫(yī)學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人在冬天怕冷,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,還與機體內(nèi)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(guān)。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、黃 葉、根及皮內(nèi)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,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。人體缺鐵可以 使人覺得怕冷,這時可增加吃含鐵豐富的食品,如肝臟、瘦肉、蛋黃、黑木耳、黑芝麻、香血糯、海參等。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。
同時,秋季還容易乏困,這主要是補償盛夏氣候環(huán)境帶給人體的超常消耗而人體采取的一種保護性反應,進而導致人體出現(xiàn)疲倦、乏困、精神不振作等等現(xiàn)象。所以秋冬季更應該多加進行體育鍛煉,這樣就能有效預防一些秋季疾病的發(fā)生。